为进一步深化零基预算改革,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,近期,大连市财政局立足“四个坚持”,全面启动2025年重点绩效评价工作。
坚持财政主导,全面推行复合化评价。在去年试点工作的基础上,继续采用“绩效评价+财会监督”“财政+第三方”模式,综合发挥财政人员业务优势和第三方专业评估能力,强化财政主导作用,联动财会监督,构建人员协作、信息共享、专题会商、成果共用的协同联动机制,着力发挥“1+1>2”的综合监督评价效应。聚焦民生保障、产业发展、乡村振兴、生态环境等领域,选取养老服务补贴资金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等24个项目开展评价,涉及资金351亿元。
坚持综合评估,实施国资预算整体评价。市财政局积极探索绩效评价新路径,突破以往针对单个项目开展评价的模式,创新性开展国资预算整体绩效评价,收入方面重点关注整体收入规模、收益上缴完整性及时性,支出方面重点关注支出结构、资金使用效果。通过系统梳理和优化设计,推动国资预算管理从“碎片化”向“系统化”转变,强化财政资源统筹能力,优化国有资本资源配置。
坚持积极探索,推动绩效评价拓围扩面。范围上,将社保基金纳入评价范围,对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开展评价,重点评估政策实施成效、基金经办管理、基金预算执行和运行风险等情况,实现“四本预算”全覆盖。类别上,在原有政策类、运行业务类、政府投资基金、专项债等维度的基础上,新增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等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,不断拓宽绩效评价领域的广度与深度。
坚持聚焦政策,充分发挥绩效评价效能。持续强化政策性评价导向,共选取14个政策类项目,占全部项目的58%,主要包括政策性农业保险创新险种、支持县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资金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、市法院诉讼费退费备用金管理等。通过评价政策实施效果,精准识别政策难点堵点,促进政策的有效落实和调整优化,充分发挥财政评价在政策完善和科学决策等方面的作用。